发布日期:2016/6/30 9:17:14
全自动干豆腐机带您做大豆制品产业!走出传统农业困境,虹螺岘镇立足本地资源,大力发展三个特色产业,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,走出了一条农业转型的新途径——
本报讯特约记者郝德林记者翟新民报道如何尽量避免靠天吃饭,近年来,虹螺岘镇通过发展三个特色产业,让农民大旱之年也增收,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转型之路。
虹螺岘镇地处辽西,境内多丘陵山地,地下水缺乏,十年九旱,尤其近几年的掐脖子旱,使当地大田主栽作物玉米大面积严重减产,造成农民收入严重缩水。如何走出雨养农业的困境,成为该镇的攻坚课题。虹螺岘镇立足本地资源,积极探索特色农业,开辟出了一条农业转型的新途径。
立足本地资源,打造产业优势。虹螺岘镇农业有三宝:“干豆腐、桑葚和大枣”。在农业合作化时期,这三个农产品只是虹螺岘镇多种经营的一个部分,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,辽西的降雨越来越少,雨养大田作物受到气候制约,反而彰显了桑葚和大枣的农业价值。近些年,虹螺岘镇将“干豆腐、桑葚和大枣”作为农业三大主导产业,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,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鼓励办法,实行“政府推动、农民参与、市场引导”的发展方式,助力三大产业。到2014年,三大产业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,而去年种植的3万亩玉米产值大约在3000万左右。桑葚产业,围绕市场调整、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,产业实现规模化,商品实现了系列化,逐步走上了持续、稳定的良性循环轨道。大枣产业,着力实施以推广驰名省内外的板石沟大枣,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,充分发挥大枣生产在促进农民增收上的重要作用。干豆腐产业,把干豆腐产业作为虹螺岘镇的主导特色产业,通过政府引导、政策资金扶持、典型示范带动、科学技术注入、品牌战略推进、龙头建设牵动等有效措施,干豆腐产业开发实现了质的飞跃,成为富镇富民的支柱产业之一。
突出科技兴农,促进产业升级。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特点,加大科技投入力度,提升农业科技含量。一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。全面推广自选桑葚品种虹桑1号,提高桑葚整体商品性和质量;推广板石沟大枣的标准化栽培管理和花期放蜂技术,提高大枣坐果率和质量;积极推行与院校合作研发新产品模式,孵化新产品。二是推行标准化生产。桑葚休闲旅游园区建设由沈阳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,山、水、林、田、路回归自然,实现宜居宜游。大枣以板石沟6000亩22万株大枣标准化园区建设为先导,实行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,集中连片开发。干豆腐以虹豆香为龙头,完善技术设备的改造和更新换代,强化管理,推行由虹豆香制定的省内干豆腐生产技术规程。同时加强“小南沟”桑葚、“板石沟”大枣和“虹豆香”干豆腐品牌建设,做好“小南沟”桑葚、“板石沟”大枣绿色食品生产和“虹豆香”干豆腐的有机食品认证工作。三是强化技术培训。组织社员举办桑葚和大枣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培训班,对参加生产农户进行绿色食品生产的培训和田间指导,切实解决农民生产中的难题;观摩虹豆香豆制品公司的传统工艺与机械结合的创新技术,用以改进家庭豆制品生产能力。每年参加这三个产业培训的有900余人次。
完善服务体系,牵动产业发展。紧紧抓住服务体系建设这个关键,合理优化资源配置,增强主导产业发展活力。一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。通过采取“政府引导、典型引路、政策扶持、规范运作”等有效措施,农民合作社数量逐年增加,规模不断壮大。2006年成立虹螺岘镇农村经济组织总会,到目前,虹螺岘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5家,入社农户1356户,带动农户6580户。二是突出发展农业龙头企业。积极建立融资平台,加强指导和服务,为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。到2014年末,干豆腐加工规模企业已达5家,标准化家庭加工厂178家,龙头企业虹豆香的产品已经走入国内的大润发、酷购等大型超市,并实现了对日本、加拿大的出口。围绕三个特色产品,分别成立3个专业合作社,打出3个品牌,开发出3个绿色食品,形成了虹螺岘镇农业新的三大链条。绿色食品“小南沟”牌桑葚、“板石沟”大枣和“虹豆香”干豆腐畅销东北三省,虹豆香还实现了出口创汇。三是建立和完善网络化服务系统。3家合作社放眼未来,先后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,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新产品,实时广而告知这些特产的生产进程,并实现了网络销售,客户满意度非常高。